以客家土樓為代表的該類型建築,興建高潮是在中國動亂與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遷移之際。這些時期包沿海,也讓土樓分布地點以中國閩粵地區為大宗。出於抵禦山林野獸、強盜的需要,並體現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種形式特殊的建築的。
土樓,是利用未經焙燒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夾牆板夯築而成牆體(少數以土坯磚砌牆)、柱梁等構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樓屋,簡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築牆作為承重係統的任何兩層以上的房屋。根據《現代漢浯詞典》的解釋,所謂“樓”,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子”。據此,一層的房子,即使以生土牆承重、以木料作為柱梁等構架,也不能稱為土樓,隻能稱為土屋。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漢族傳統民居的瑰寶。